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昆明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固体废渣赤泥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潘波领衔,该团队成功开发出一套以数项核心专利为支撑的赤泥固废协同高值化利用技术体系,可以从赤泥中温和提取铁元素并精准制备β型羟基氧化铁,实现“变废为宝”。据悉,β型羟基氧化铁是是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关键前驱体。
资料显示,赤泥是以铝土矿为原料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碱性较强、粒度较细、组成复杂,综合利用难度大。相关数据显示,赤泥全球累计堆存量超过40亿吨,我国堆存量也达数亿吨。做好赤泥综合利用,对降低铝产业重点地区生态环境风险、推动铝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潘波表示,从赤泥废渣中提取铁元素后,产生的富铝硅残渣不会成为新的废物。目前,这项技术已完成实验室阶段的全面验证,各项性能指标优异,已具备进行中试放大和产业化示范的条件。